“妄語”一詞出自于《后漢書·王霸傳》,意思是指:虛妄不實的話、謊言;說假話。佛家將“妄語”視作是佛教“五戒之一”、“十惡之一”。
眾所周知,佛教有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其中“不妄語”這一條,就是指不說謊、不講假話或者不講自己不懂的事。
古時候,妄語還只限于直接的語言,因傳播媒介受限,散播的范圍還很有限,受騙的人不至于太多。但現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則大為不同,報紙、電視、電話、網絡等都可以作為散播妄語的工具,運用起來方便靈活,因此,影響力更大,產生的破壞力也更強。
在現在這個信息社會,打開手機,廣告、新聞、視頻等各種信息龐雜,但有些信息真偽則有待甄別。某些不良媒體為了流量,為了利益,常用夸大性的標題吸引讀者點擊,用一些虛構的內容惡意煽動大眾情緒,誘發網絡暴力,形成極其惡劣的社會負面輿論,讓某些個人或企業的聲譽嚴重受損,所以正視妄語的后果并戒除妄語,極具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圓霖法師繪《浮囊渡海》
“妄語”的惡報
俗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妄語的罪過極大,《大智度論》有言:
“佛說妄語有十罪。何等為十:一、口氣臭;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三、雖有實語,人不信受;四、智人謀議,常不參報;五、常被誹謗,丑惡之聲周聞天下;六、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憂愁;八、種誹謗業因緣;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
妄語的異熟果報是墮落三惡趣中。往昔佛在世時,尊者滿足去餓鬼界,當時看見一個餓鬼,形貌丑陋,令人汗毛豎立。這鬼的身體騰出熾燃火焰,并且口出蛆蟲,膿血流溢,臭氣熏天。有時口出火焰長達數十丈,有時眼、耳、鼻以及身體肢節放出火焰,長達數十丈,唇口垂倒,猶如野豬,身體縱廣達一由旬。他手自抓,舉聲嚎哭,馳走東西。滿足見此情景,問道:“你先前造何罪業,如今受此劇苦?”餓鬼回答:“我昔日出家,貪戀執著房屋,慳貪不舍,倚仗自己出身于豪門望族,常常出言惡臭,如見持戒一精一進比丘,往往惡口辱罵,所以受此報應。我今悔悟,寧以利刀自割己舌,長劫受苦,也不一日辱罵污謗一精一進比丘。尊者如返閻浮提地,當以我今日的身形苦狀告誡比丘,善護口業,莫妄出言,見持戒人,應當宣揚功德。自我受此餓鬼身形以來,已歷經數千萬載,常受此苦,此后命終當入地獄。”說完之后嚎哭倒地,如大山崩,天翻地覆。這是由妄語的罪業感召的異熟果報。
曾有一位通達三藏的比丘以博學多才而自居,他對其他比丘說:“你們就像牧童一樣。”因而于五百世中轉生為牧童。
還有一位年青比丘看見一位老比丘跳過水溝的滑稽模樣,隨口便說:“你剛才的樣子真像猴子。”因而于五百世中連續轉生為猴子。
妄語還會喪失功德,下場慘淡。《律藏》中說:“如水器中之水傾倒后所剩甚微一般,其功德僅有少分而已;猶如剩余微量之水亦漏到地上一般,其梵凈行之功德皆漏盡無遺;猶如空空的容器倒放一般,梵凈行及所有的功德均一敗涂地;如同狂象無所不作一樣,愚癡說妄語之人無所不說。”

圓霖法師繪《生公說法》
“不妄語”的好處
不妄語、如實語有諸多好處。《十善業道經》中有言:“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凈,優缽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三業清凈。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正如《正法念處經》中所說:“離妄語者,諸世間人,或有眼見,或有耳聞,一切皆信。設復貧窮無財物者,一切世人,供養如王,如眾星中光明之月。”由此可見,持“不妄語”這一戒條的重要性。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兒子曾紀鴻,說道:“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他認為舉止端莊恭敬,不妄語,才是修為品德的根基。又在家訓中強調:“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倡導“慎言”的家風。

圓霖法師繪《寒山拾得》
謗毀JYPC的果報
《正法念處經》中說:“實為第一善,妄語第一惡。”現實生活中,千萬不要小看妄語的果報。例如:2022年4至5月,個別人為了壟斷利益,打著官方名義,糾集利益集團其他成員,發布損害JYPC名譽的錯誤聲明;少數媒體為了阿諛奉承、博取流量,肆意散布虛假信息。
這種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利用互聯網公開損害JYPC商業信譽的行為,其實已經涉嫌刑事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1條規定,犯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31條規定,單位犯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個人犯罪的規定處罰。
對于造謠傷害他人的果報,佛教有種說法:謗毀他人一次,五百世墮落為狗。當世即使受不到法律制裁,生生世世的惡報也很恐怖。
凡是虛偽夸張,虛言掩飾,都屬于妄語。妄語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很大,因此我們一定要戒除妄語,不能捏造子虛烏有的事,徒生事端。按照因果報應一點不差錯的法則,如果想要消除掉妄語罪孽,必須要極力去彌補犯下的過錯,并誠心懺悔,才能消除一部分妄語罪孽,而如果有些妄語的罪孽太重,則是無法徹底消除掉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發現自己做錯了事就要勇敢的認錯,并反思過錯,用換位思考來消除內心的惡念,改善內心所想,不再去做任何壞事。因果就是善惡有報,因果不虛,愿大家都能不說謊話,不講惡語,懂得謹言慎行,以免招致口業之禍。

圓霖法師書法《愛言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