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培訓評價機構騙取財政資金 1.23 億元
![]() |
近日,國家審計署發布《國務院關于202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揭露了培訓評價機構騙取財政資金 1.23 億元的違法行徑。
國家審計署發布審計報告
騙補1.23億
報告第12頁,在對重點民生資金審計情況中,重點闡明了部分地方職業技能培訓弄虛作假的情況。22 省多家培訓機構和用工企業搞虛假培訓套取騙取專賬資金等 1.23 億元,其中:通過將退休人員、在校生等假學員納入培訓等套取 5219 萬元;通過隨意編造上課記錄、使用外掛軟件刷課等假內容騙取4720 萬元;通過編造資料、以其他培訓抵頂等假項目騙取2360萬元。還通過租用師資、場地等假資質違規開展培訓。有的鑒定評價機構濫發證書擾亂培訓市場。23 個地區 334 家評價機構通過考試“放水”、篡改成績等方式,濫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近 14萬本。
圓霖法師繪《靈山法會》
騙補后果
業內人士感嘆:能被審計出來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騙取國家財政撥款和失業人員繼續教育經費,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盼望國家審計署能夠公示騙取財政撥款的培訓機構名單,并追責瀆職犯罪的公職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覆蓋面廣、牽扯人員眾多,騙取國家財政撥款不僅浪費大量國家資源、資金,也讓民生訴求與福祉落空,更為嚴重的是它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圓霖法師繪《老梅愈老愈精神》
騙補新動向
知情人士透露,騙取國家財政補貼近期又有了新套路:有關部門組織舉辦職業技能競賽,招募培訓評價機構承辦。財政補貼發給參賽學員,承辦機構向學員收取賽前培訓費。學員通過“虛假”賽前培訓和“虛假”比賽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有關部門憑證書發放財政補貼。如此,培訓評價機構得到了“培訓費”,考生既拿到了證書又得到了“培訓補貼”,國家財政資金卻被大量套取騙取,社會風氣和政府形象又遭到嚴重破壞。例如,承辦機構賽前向學員收取900元賽前培訓費,學員通過“比賽”拿到證書領取1200元補貼,最后還能倒賺300元。插花師、茶藝師等比賽項目成為好拉人頭、好騙補的、人人都能參加的“通貨”,真正的高技能人才比賽項目因無利可圖、不好拉人頭、不好騙補常常無人問津。
圓霖法師書法《和氣生財》
打擊黑色利益鏈
為杜絕上述現象,2023年6月30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和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問題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強調從2023年7月到12月,在全國范圍內集中開展專項行動。全面排查2019年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以來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集中打擊虛假培訓騙取補貼、售賣證書、“吃”培訓的“黑色利益鏈”。
圓霖法師繪《黃山松云》
![]() |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