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養少兒慈善行為——多種方式傳遞愛心(圖文)
![]() |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近日發布“香港兒童參與慈善行為調查”,結果顯示,逾六成香港兒童8歲前已開始行善。
香港注重培養少兒慈善行為
據港媒報道,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近日發布“香港兒童參與慈善行為調查”,結果顯示,逾六成香港兒童8歲前已開始行善。該機構表示,小孩既是他們幫助的對象,也是成長的伙伴,希望發揚“兒童幫兒童”的精神,改變世界。
該會于今年8月以網上及街頭問卷調查的方式,訪問近350名9—15歲的本地兒童。調查發現,87%的受訪兒童過去一年曾經行善,最多人參與的善舉是做義工,其次是捐款及支持慈善義賣等。大部分受訪者表示,最想幫助受戰爭和沖突影響的兒童,其次為受貧窮、疾病及天災困擾的兒童。
該會總干事劉玉燕說,這次的調查結果,讓她對香港兒童刮目相看。“在調查中,有的小朋友能具體說出世界近期面臨的災難,如地震、水災、貧窮、疾病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的小朋友能具體說出敘利亞內戰。”劉玉燕對香港兒童擁有的國際視野表示贊嘆:“不要小看他們!”
劉玉燕認為,能擁有如此樂觀的調查結果,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兒童在認知過程中,家長的鼓勵和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這將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身處的環境。長期下來,也會幫助他們理解自我價值。”
此外,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借成立30周年之際,推出“布施行動”,邀請全港的小朋友制作“布施籌款箱”,加深對國際災難及人道危機的認識,并為那些活在災難里的孩子籌款。據悉,“布施行動”目前已獲香港兒童親手設計近2500個布施籌款箱,表達他們對災區兒童的祝福。
年僅3歲的林天佑在“布施行動”參與者中年齡最小,卻捐出了迄今為止數額最高的錢款。他制作的籌款箱上用彩色蠟筆寫著祝福語。林天佑說,“(災區小朋友)吃不飽飯、生病了也沒有藥吃,很想幫助他們。”林天佑的母親說,應該從小培養他學會感恩、知足和珍惜,因此會經常鼓勵孩子捐出零用錢給有需要的人士。“之前他洗手的時間會比較長,會開著水玩肥皂?,F在他想到有的小朋友可能沒有水喝,他就會比較注意了。” 劉玉燕呼吁港人多關注災難中的兒童。她認為,行善是一個持續性的活動,不僅僅是義工、捐款,也可以嘗試更多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心,做出自己的善舉。
JYPC全國職業資格考試認證中心,由江蘇英才職業技能鑒定集團于1999年投資創辦。它是國內目前較權威的第三方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已從事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長達20年之久。職業素養,從少兒抓起。為更好地發揮JYPC全國職業資格考試認證中心的影響力,提升少年兒童職業興趣,發掘少年兒童特長與潛能,幫助學校和家長規劃孩子的職業生涯,經過精心的策劃和籌備,少兒考級系列網站已全部建成。
職業技能考試網:www.zgks.net。
少兒考級網: www.sekjw.com。

![]() |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